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 | 2020年关键词盘点及2021年趋势展望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 滕宪存 申艳波 张子蕾 李文明 单鹏安 | 发布时间: 2021-01-21 | 672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医疗健康行业作为生命健康的重要环节,在抗疫过程中,承担着保护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履行着善行道义的社会义务。


2020年,也是“健康中国2030”新十年的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规范、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支撑和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下,医疗健康行业加速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岁末年初之际,和君医药医疗事业部邀请了部分老客户高管与行业专家组织了一场思维碰撞的闭门研讨会,就2020年影响行业发展的十大事件进行深入研讨,并对2021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以下是研讨会的部分内容。



2020年医疗健康行业十大关键词盘点


关键词一:新冠疫情

关键词描述:疫情下,医疗健康行业经受住了考验,发挥先锋作用,勇于担当作为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2020年一季度的整体营业收入下降8.6%,利润下降10.9%,二季度逐步复苏,到10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低于去年的7.4%,利润同比增长8.7%,高于去年的5.9%。但细分领域分化严重,增速最高为医疗器械增长68.4%,跌幅最高为中药,下降6.5%,其次为化学制剂下降了5%。


关键词解读: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影响着各行各业。作为抗疫直接相关的行业,发挥了重要的担当,从最美的逆行者,到最先开工的防护用品、检测试剂的生产者,再到加班加点疫苗研发者等都为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医疗健康行业也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整体上在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明显,之后逐步复苏。细分领域分化严重,疫情直接相关的领域如防护用品、IVD等增速较高,而与疫情相关度不高的中药和化药领域受疫情冲击较大,下滑明显。


关键词二:医保改革

关键词描述:医保改革完成顶层设计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1+4+2”的总体改革框架,“1”是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4”是健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的四个机制。“2”是完善医药服务供给和医疗保障服务的两个支撑。


关键词解读医保改革,是三医联动改革的牛鼻子。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医保筹资增速低于支出增速存在剪刀差,如放任不管,就会出现医保基金穿底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医保改革势在必行。《深化医保改革意见》是医保改革的顶层设计,在1+4+2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开源节流、精细化管理等方式,提高基金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支付需求。只有深刻理解该政策,才能理解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医保政策。


关键词三:DRGs/DIP

关键词描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s/DIP双管齐下


国家医保局于2019年5月在30个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试点,2020年模拟运营,2021年启动正式付费。


2020年10月在71个统筹地区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DIP)。


关键词解读DRGs和DIP,本质上都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手段,目的都是通过精细化支付方式改革,降低目前按项目付费的比例,来建立管用高效的支付体系,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以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指挥棒,撬动医疗端和医药端,重构行业游戏规则。


关键词四:集采与国谈

关键词描述:集采与国谈常态化,加速腾笼换鸟


2020年8月24日,第三批药品集采落地,中标品种数55个,中标价平均下降72.25%, 最高下降98.72%, 最低下降12.64%。2020年11月5日,高值耗材第一次国家集采,冠脉支架从1万元以上,降低到中位价700元左右,价格降幅超过市场预期。


2020年医保目录谈判,也被称为第五次国谈,本次参与谈判品种数162种,谈判成功数119种,价格平均降幅50.64%。


关键词解读医保局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加速医药产品的腾笼换鸟,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下,集采范围会逐步扩大,国家药品集采从试点到扩围,经过3批4轮之后,医药行业逐步适应,第四批集采已在路上。耗材集采,价格降幅大大超越市场预期,骨科等高值耗材集采也箭在弦上。可以预测,未来医保范围内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如部分中成药、部分生物制剂、部分高值耗材等都会被纳入集采,集采会呈现常态化、长期化和扩大化的趋势。


医保目录动态更新逐步常态化,2020年第五次国谈有4大亮点,一是企业自主申报,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有751个品种申报。二是有16个新上市药品进入目录,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时间大大缩短。三是4个国产PD-1全部成功进入医保目录,进口PD-1全部落选,这次事件加速了药品的进口替代。四是本次调整首次设立了目录内药品降价谈判,共涉及14个销售额过10亿的品种。医保局也明确表态10亿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对于医保资金占用大,尚未进行过谈判的“老药”,均存在谈判的风险。而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也只有2年有效期,两年后需要重新谈判,面临新一轮的灵魂砍价。


关键词五:医疗改革

关键词描述:首部卫生健康基本法落地实施,卫生健康有法可依;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更新,好医院评价有了新标准


2020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卫生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为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共分十章110条,涵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药品供应保障、健康促进、资金保障等方面内容,凸显“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理念。


1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这是结合2011年制定发布的《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9年来第一次进行的大规模修订。


关键词解读:《卫健法》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基本法,也是医疗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卫生健康工作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该法出台标志着以“健康中国行动”为推进抓手的国民健康保护体系全面形成,有利于巩固医改成果、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卫健法》描绘了卫生健康未来产业的蓝图,也明确了卫生健康领域的游戏规则。是每个卫生健康领域从业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法规。


《2020年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发生改变,评审作为指挥枪,必将引导医疗机构行为发生改变。在新版标准中增加了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监测以及DRG评价、单病种质控和重点医疗技术等日常监测数据的比重,尤其是DRG将成为未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付端,国家医保局也在力推CHS-DRG和DIP,并在医疗端与三级医院评审中突出DRG的地位,由此可见,医疗和医保联动将更加直接和密切,三医联动迎来新的篇章。


关键词六:医药改革

关键词描述:药品管理逐步落地


新版《药品管理法》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执行。新版《药品管理法》是在1984年颁布以来,第二次系统性、结构性的重大修改,将近年来我国药品领域改革成果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为公众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为配合新版《药品管理法》落地实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0年3月颁布了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生产管理办法》两部重磅法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是在2007版基础上修改,历经13年,修改内容涉及优化审评审评流程,分类管理,支持中医药传统与创新等。


关键词解读新版《药品管理法》是医药领域的顶层设计该法有两大亮点,一是鼓励创新,把近年来对于创新有利的政策落实成法律,如ICH制度,优先审批、关联审评等;同时明确了鼓励创新的方向,重点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人体疾病具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创新;二是从严监管,从严处罚,处罚到人。随着《药品管理法》配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药品政策逐步向成熟国家的药品政策看齐。


关键词七:中医药

关键词解读:中医药产业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020年被业内认为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认可和支持。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众多扶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医药的潜力和活力。


在国际化方面,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以中医药为亮点的“中国方案”受到普遍的国际关注。中医药诊疗方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向全球各地分享,意大利、加拿大、巴西、泰国和莫桑比克等国纷纷向中国订购中药饮片,这些都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解读: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突出表现和价值体现,不仅是全球战“疫”中的亮点,更是中国人弥足珍贵的福气,也为世界他国早日战胜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国家持续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也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关键词八:互联网医疗(医药)

关键词描述:互联网医疗(医药)乘势而起


由于疫情关系,线下就医受限,部分患者逐渐转移到在线寻医问药,卫健委下属医院在线渠道在疫情期间访问量增加了17倍,2020年线上药品销售额1593亿元,增长率59%;医生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80%的医生通过学术会议或线上渠道获取专业信息,130万名医生活跃在前三大在线教育平台上。互联网医院数量激增,目前已有900多家互联网医院,仅在上半年上线的互联网医院数量就超过200家,而2018年仅有25家。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众多利好政策,如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网售处方药有条件放开、长处方等,进一步助推互联网医疗(医药)的发展。


关键词解读:虽然2018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医疗鼓励和规范政策,但由于线上诊疗不能纳入医保,处方药不能网售等政策影响下,商业模式一直不成熟,用户接受度低,企业盈利差。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互联网诊疗具有明显优势,在政策支持、需求拉动下,互联网诊疗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被纳入医保体系。目前线上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医药正在逐步融合,线上医保的融合正在逐步落地,线上的医+药+保的闭环正在逐步形成。未来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和线下的实体医疗将进一步整合与重构,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充满活力的健康生态正在逐步崛起。


关键词九:商业健康险

关键词描述:商业健康险作为医保的重要补充,快速崛起


商业健康险近年来增长迅速,预计2025年将达到2万亿,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新型商业保险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如去年现象级产品各地惠民保险一经推出,受到极大欢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8个省的20多个城市启动了城市惠民保险,大部分于2020年推出,截至2020年10月,已有超过2000多万人参保。


关键词解读:作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补充,商业健康险在市场需求、政策、技术、资本等因素的催化下,近年来快速增长。在医保基金保基本的基础上,商业健康险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商业健康险的崛起,对创新药、消费升级类产品或服务,将起到拉动作用,并促进医药健康产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十:资本市场改革

关键词描述:资本市场改革,为创新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港股18A、A股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极大推动了生物医药企业IPO热潮,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共有72家公司IPO,值得关注的是,72家IPO企业中,36家选择在科创板上市,23家选择在港股上市。


关键词解读:资本市场改革,一方面丰富了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一级市场融资,而且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融资;另一方面也为一级市场的资本提供了退出渠道,这将会推动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从而进一步降低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难度,助推企业发展,并为创新创业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上述是对2020年行业大事件的盘点,基于上述盘点我们对2021年的趋势进行展望。



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趋势展望


关键词一:规模致胜


我们观察到的三个事实:

事实1:我国仿制药领先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药品一致性评价过评数量和集采中选数量均遥遥领先。


一致性评价数量,过评TOP5药企的一致性评价数量占据总过评品种数的三成(403个中有127个),过评TOP10药企的一致性评价数量占据总过评品种近半数(403中有188个)。


集采中选数量,集采TOP5药企的在三次集采过程中共中选品种数量占据了三次集采总品种数的近半数(112个中选55个),集采TOP10药企的在三次集采过程中共中选品种数量占据了三次集采总品种数的2/3(112个中选73个)。


事实2:在两票制、集采等政策影响下,医药批发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TOP4 医药批发企业市占率从2017年的37%增长到2019年的41%,TOP20医药批发企业市占率从2017年的56%增长到2019年的62%,TOP100医药批发企业市占率从2017年的70%增长到2019年的74%。


事实3:在处方外流及资本催化下,零售药店行业连锁化率和集中度稳步提升。


自2010至今,中国药店连锁率从38%上涨到53%。行业集中度也稳步提升,TOP10药店连锁企业市占率从2017年的19%增长到2019年的20%,TOP20药店连锁企业市占率从2017年的24%增长到2019年的25%,TOP100药店连锁企业市占率从2017年的33%增长到2019年的35%。


基于以上三个事实,我们得出三个思考。


思考1:仿制药行业淘洗按下加速键,只有具备多品种、一体化、低成本的企业才能胜出,未来将逐步朝头部企业集中。


行业关键的成功要素是多品种、一体化和低成本。多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带量采购候选品种越多,在集采中入选机会才更大。一体化,只有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才能获得成本优势,对于保障供应也才更可控。低成本,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在集采中以价取胜,获取竞争优势。


在集采影响下,行业淘洗按下加速键,不具备多品种、一体化和低成本优势的企业将被加速淘汰,留给几千家仿制药企转型的窗口期也将逐步关闭。


思考2:药品批发行业将进一步整合,行业竞争核心是供应链、终端网络和资金成本,龙头企业更具优势,最终走向寡头垄断。


在两票制影响下,药品批发行业经过一轮整合,形成了4+N+X的竞争格局,4代表国药、润药、上药和九州通四家全国性企业,N代表在某些省份具备优势的企业,如山东市场的瑞康、浙江市场的华东医药,广东市场的广州医药,X代表万余家中小流通企业。在集采、处方外流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影响下,行业集中度依然会进一步提升,X代表的万余家中小流通企业将被加速淘汰,行业最终会走向寡头垄断。


思考3:医药零售行业将进一步整合,行业竞争核心是运营效率、规模扩张和供应链,龙头企业更具优势,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医药零售企业,未来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市场,另一方面是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存量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对于处方外流,在集采影响下,集采未中选的品种会主动寻求与药店的合作,处方外流的趋势已确定,而且正逐步加速。而处方外流的承接,龙头连锁药店不管是规模、门店分布还有与药企谈判能力都更有优势合作,处方外流增量市场会更多流向龙头。对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在药店分级管理、医保监管趋严等政策下,行业规范化不断提升,加速了单体和小连锁药店的出局,龙头连锁药店持续胜出。综上所述,对于医药零售行业,强者恒强。


基于上述三个事实和三个思考,规模致胜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对于仿制药行业、药品流通行业,只有具备足够大的规模,才能带来足够的成本优势,在供应链上具备足够的话语权,享受龙头的红利。


关键词二:差异化创新


我们观察到的三个事实。

事实1:创新药加速升级,创新成果进入收获期,创新层次逐步提高,但创新扎堆现象依然严重。


在近年来鼓励创新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能力支撑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动下,创新药研发成果进入收获期,2020年国产新药获批11个,报产20个,IND386个。创新层次逐步提高,我国已有359项FIC处于研发阶段。但创新扎堆现象依然严重,如化药的“替尼爆炸”,化药创新药有1/3以上的研发项目集中在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生物药的抗体红海,生物创新药有近半数IND申报围绕PD-1/PD-L1靶点。


事实2: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近年来有攀升趋势,高值耗材开始纳入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


医疗器械创新加速,自2014年起,医疗器械公示与获批数量逐年攀升,公示数量从 17 上涨至64 ,获批数量从 1 上涨至 21。高值耗材开始纳入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冠脉支架集采价格从均价1.2万元,降低到均价700元,降价幅度超过94%。


事实3:疫情催化下,数字化迎来高速增长。


2020 年,互联网医院建设项目的数量超过 2018 和 2019 年的两年总和,截至 2020 年 10 月,我国已有900 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活跃用户数与付费用户转化率实现双升。


基于以上三个事实,我们得出三个思考。


思考1:面对创新的红海,创新药企需不断提升核心能力,找准差异化定位,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才能突破“囚徒困境”。


医保谈判将更注重药物经济学价值,只有具备更高药物经济学价值的的BIC,FIC才能具备定价权,而不具备更高价值的伪创新药me worse,甚至大部分的me too,一上市将会面临仿制药化。


随着创新药逐步上市,药企的商业化能力也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如准入、市场、销售等,商业能力为短板的Biotech,需尽快补充商业化能力,若商业能力不足,上市药品放量不及预期,将难以支撑高估值。


具备研发优势的企业,布局海外临床、与国际龙头同台竞技,创新出海、进入广阔的专利药市场、打开市场份额是大势所趋,国际成熟市场是检验创新的试金石,是创新药的主战场,也是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型的必由之路。


思考2:医疗器械领域有望复制药品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路径,加速腾笼换鸟,无差异化的器械将被逐步纳入集采,创新的器械迎来收获期,加速进口替代的医疗器械创新之路将逐步开启。


耗材将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率先复制药品逻辑的细分领域,对于用量大、标准化程度高、可替代性高的耗材,未来会被逐步纳入集采,而创新程度高,难以替代的产品,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

在政策鼓励创新、消费需求持续拉动、资本持续助力、技术不断创新的驱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之路已逐步开启,创新层次逐步提高,在双循环背景下,医疗器械将加快进口替代。


思考3:数字化将成为创新的基础设施,为创新赋能。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闭环将成为可能,互联网医疗将从医疗外围切入医疗实质,重构诊疗服务模式与患者体验。


数字+医药营销:医药营销商业模式将发生重构,数字化营销将成为常态。


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将极大提高医生效率,提供医疗资源供给能力。


数字+医药研发:从化合物或者大分子发现到获批上市后的销售,整个制药行业的AI应用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并且被用于公司研发上市流程的过程中。


基于上述三个事实和三个思考,差异化创新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二。对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和数字医疗健康领域,一定要基于需求,做有差异化的创新。而没有差异化的伪创新,将失去定价权,迅速进入红海市场。


关键词三:消费升级


我们观察到的三个事实。

事实1:随着收入增长,健康消费理念提升,消费属性处方药如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二类疫苗如HPV疫苗,医美产品如玻尿酸等,近年来均增长迅速。


事实2:品牌OTC药企积极寻求朝大众消费品延伸,云南白药继推出牙膏大获成功之后,已经开始逐步向洗护、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延伸。片仔癀基于品牌优势,也推出了片仔癀牙膏等,发力大众消费品领域。


事实3:偏消费属性的专科医疗连锁机构受到资本市场追捧。2020年,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和华韩整形的股价至少翻倍。


基于以上三个事实,我们得出以下三个思考。


思考1:兼具科创和消费属性的产品处于政策免疫赛道,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小强”和“女美”两个领域更有前途。“小强”是指青少年儿童强身健体需求的产品,如:生长激素、屈光手术、脱敏制剂等,“女美”是指中青年女性美容的产品,如:减肥产品、医美产品和服务等。


思考2:品牌OTC企业,做好品牌延展是关键。品牌延伸过程中,需在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做系统的规划。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个品牌延伸三维度的模型,第一要保证品牌内涵一致,如云南白药“止血”的内涵延伸到牙膏、创口贴。第二是产品的降维打击,如仲景食品,用制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生产调味品,实现降维打击。第三是产品渠道易于借力,延伸产品最好能借助原有渠道。


思考3:偏消费属性的专科优先崛起,建立可复制的规模扩张能力是关键。对于连锁型专科医疗机构,单体机构天花板较低,需要打造可复制的单店模型,持续复制扩张,逐步建立规模优势。


基于上述三个事实和三个思考,消费升级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三。由于消费升级,可以远离医保,没有医保控费的压力,属于政策免疫赛道。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仍有高速增长的空间,但核心是要洞察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开发出具备壁垒的产品。


基于上述三个关键词,规模致胜、差异化创新和消费升级,用一个主题来概括就是分化。


在政策影响下,市场逐渐分化为政策性市场和非政策性市场。企业要么选择远离医保的非政策性市场,要么选择政策性市场。选择政策性市场要适应政策性市场的变化。在医保控费持续深化的影响下,政策性市场中只有能真正满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差异化创新才具备定价权,无差异化的产品不具备定价权。降价是主旋律,企业要么选择差异化创新,通过创新获得竞争优势;要么只能选择规模致胜,通过规模获得成本优势。随着院内部分产品从院内被挤出到院外,非政策性市场竞争压力也将加大。想在非政策性市场布局的企业需要深入洞察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持续推出能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差异化产品才是王道。


在当前时点,企业的战略也在分化。过往行业高速增长,医保控费力度小,医药企业竞争压力较小,凭借几个不错的品种,多数企业收益可观,战略在此时对企业来说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但当前时点,在政策影响下,行业淘洗按下加速键,留给企业转型的窗口期正在加速关闭,企业试错的机会也在逐步减少,不具备竞争优势也不能成功转型的企业将被加速淘汰。反观恒瑞医药、瀚森制药等企业从20年前开始转型,现已成为行业的领先者;石药集团、科伦药业等企业从10年前开始转型,目前也开始进入收获期。而到今天尚未开始转型的传统药企,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